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百年“红三角” 今日开“新花”

时间: 2024-03-10 16:26:17 |   作者: P系列溶剂


  玻璃、造纸、印染、面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用到了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的原料——纯碱。

  我国纯碱工业走过百年历程,以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利化工)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河。

  永利化工拥有多项独家纯碱专利技术,使其在我国制碱行业中产品质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全球化工行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仅靠单一纯碱产品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永利化工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引入新品类、拓展新能源赛道,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眼下,永利化工的业务版图不仅有纯碱这一“王牌”产品,还在氯化铵、合成氨、小苏打、丁辛醇、醋酸、甲醇等领域实现“多点开花”,并紧跟时代潮流,加码绿色低碳管理和工艺升级,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擦亮“红三角”金名片。

  日前,记者来到永利化工,在发展历史展示厅看到了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先驱实业报国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永利化工首创的“侯氏碱法”(后称“联合制碱法”)被授予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精湛技艺传承至今;其生产的“红三角”纯碱曾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可以说,中国生产的每一粒合成纯碱都流淌着“红三角基因”。

  在永利化工的纯碱客户中,七成都是合作10年以上的,有些甚至合作了90多年。“我们对老字号的技术非常信任,采购时只认‘红三角’纯碱!”与永利化工合作了28年的天津耀皮玻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常伟和记者说,玻璃制作需要大量的纯碱原料,公司选择纯碱供货商时最看重产品的质量,而“红三角”纯碱最为正宗。“盐分含量千分之一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配方出错,影响整套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红三角’纯碱稳定性很高、盐含量低,我们用着放心!”他说。

  永利化工的前身天津碱厂是由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陈调甫、孙学悟等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驱,在1914年创建的久大精盐厂和1917年创建的永利碱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与1922年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称为“永久黄”团体,是我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策源地、纯碱工业的摇篮。当时,永利化工和南开大学、《大公报》也被称为“天津三宝”。

  20世纪初,碱是工业之母,突破不了制碱技术,中国工业发展相当于被“卡住脖子”。面对“洋碱”盛行,永利化工艰难探索,突破层层技术封锁、穿越战火硝烟,终于在1926年成功产出雪白的纯碱,并于20世纪40年代发明“侯氏碱法”,在世界化工发展史上为中华民族写下辉煌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永利化工服务国家化工发展大局,无私向国内碱厂输出专利技术,“手把手”培养了大批碱业高级技术人才;同时,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引进国际先进专利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率先实现了制碱设备大型化、高效化,制碱技术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引领中国纯碱工业发展由弱到强。

  “红三角”牌纯碱的号召力,离不开永利化工对制碱技术的精心打磨。“在原有制碱方法基础上,我们一直在改进技术工艺,发明了液相水合法低盐分重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红三角’纯碱粒度均匀、含盐和其他杂质低,其中盐分含量低于千分之一,并向国外重要厂商出口。”谈起自家产品,永利化工研究所所长谢智勇十分自豪,精湛的纯碱技术孕育出高质量的产品,这是公司百年来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法宝。截至目前,永利化工已经取得138项专利,近17年实现技术许可费达1.3亿元,同时带动专有设备制造收入约3.8亿元,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去年年底,永利化工陆续与国内外近百家主要客户达成来年合作意向。“我们每月采购4000吨‘红三角’纯碱,2024年还要继续采购约5万吨的量。”王常伟说。

  作为我国纯碱工业的鼻祖,永利化工的纯碱产品一度独占鳌头,但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纯碱产品出现同质化趋势,市场比较饱和,加上不少客户纷纷向上游发展,挤压市场空间,单靠纯碱业务支撑,企业收益低,抗风险能力也弱。“不改变就可能被市场淘汰!”面对新形势,永利化工计划发展部副部长王松有着清醒的认识。

  怎么办?攻关新技术、引入新品类、拓展新领域……2005年,永利化工实施了整体搬迁改造工程,厂区从滨海新区核心城区搬往临港经济区,以此为契机,公司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优化工艺路线、升级技术装置、实施智能化项目,一举将业务架构调整为纯碱、氯化铵、合成氨、小苏打、丁辛醇、醋酸、甲醇等七大类、十个品种多元发展的格局,开启新时代的“二次创业”。

  “那时我们花了近2亿元从国外引进丁辛醇生产新工艺,但装置运行没多久,羰基系统铑催化剂出现失活现象。遇到这类情况,国内以往都是更换铑催化剂,但催化剂原料铑的价格堪比铂金,每更换一次少则七八千万元,多则要三四亿元,代价极大。对此,永利化工的技术团队尝试对失活的铑催化剂进行化学再生,加班加点创新工艺,最终使铑催化剂的活性重新恢复,既节省了成本,也开创了国内铑催化剂再生的先河。”王松坦言,现在,这种大范围的使用在日化和医药领域的丁辛醇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是妥妥的明星产品。

  丰富的业务条线使永利化工的生产规模、抗风险及收益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截至目前,永利化工已实现年产纯碱80万吨、丁辛醇50万吨、醋酸40万吨、甲醇50万吨、合成氨30万吨。产品除了国内销售,还销往日、韩及东南亚、非洲、欧美地区,2022年营收达到251亿元。

  “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化工领域也在经历变革。顺应时代潮流,永利化工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中不断融入低碳、环保等现代元素,通过登陆碳排放交易所加快降耗与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并着手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老字号老品牌企业焕新、产业焕新。

  记者见到永利化工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石兰英时,她正忙着检查厂区各类化工装置的指标,并将能源消耗和产出的数据记在本子上。

  “近些年,公司每年约有2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这些碳指标细化到了每一天,我们实时记录厂区的能源数据,一经发现消耗与产出存在异常就马上排查,并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全力确保全年碳排放达标。”石兰英说,随着“降碳”进程加快,公司持续对厂区化工装置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对废气进行回收及综合利用,多举措减排。现在,公司的碳指标总体上够用,有时还有“余粮”。

  永利化工在坚守传承的同时,加快延链、补链、建链,拓展新赛道,在盘活存量中培育增量,让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

  再过一段时间,永利化工旗下加氢母站的二期项目将启动建设,规模为7000Nm3/h(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建成后,两期装置的供应能力将位居国内前列,成为北方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加氢母站的原料气使用了永利化工的工业副产品氢气,使生产中释放的气体得到最大限度循环利用,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益。“我们还在规划建设加氢站,来满足华北区域氢能车辆的供氢需求。”王松透露,“在满足自用及天津地区氢气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利用天津与北京间天然气管网,与国家管网合作向北京供氢,加快搭建氢能产业链,让‘红三角’老品牌展现新亮点,创造新价值。”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百年“红三角”不仅是纯碱工业的领跑者,更是多元化工产业体系及新型绿色化工的实践者。它风尘仆仆地从历史中走来,又自信矫健地迈向未来。



上一篇:高中化学:常见“无机物”易错点总结!打印吃透怎样考都不丢分 下一篇:CellScale公司univert拉伸压缩弯曲万能试验机在可拉伸导电迹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