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 焊锡原料 > 多元酸

城际公交南京起火事件尚未充电也存隐患

时间: 2024-01-03 11:19:22 |   作者: 多元酸


  发生在2023年8月20日上午11时42分的悲剧,令人震惊。当时,一辆前往林场站的城际公交车(皖M03799D)在安徽来安县104国道南京花旗营段行驶途中突然爆发火灾。这场可怕的火灾造成了2人死亡,这中间还包括一名年幼的儿童,还有5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烫伤。初步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火灾的最终的原因是一名乘客携带的锂电池电瓶自燃。

  据了解,这名乘客在上车前将锂电池放入背包中,而司机在当时并未察觉这一情况。尽管这次事故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也引发了人们对锂电池自燃问题的深刻思考。

  近日,滁州交通运输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企业加大力度,严查乘客是否携带违禁品,以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电池技术有经验的人指出,锂电池自燃有着多种可能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从外部来看,电池受到暴力碰撞、撞击,或者被水浸泡导致内部短路,都可能会引起电池自燃。

  内部因素也是导致自燃的关键,这中间还包括使用非标准充电器、过度充电导致电池过热,以及电池保护板损坏。电池过度充电时,内部的化学反应异常活跃,稍有颠簸或碰撞就可能引发自燃。此外,长时间不补电,强行充电,甚至在充电过程中过度堆积锂,都可能引发电池自燃风险。

  绿源集团总裁、国家高级工程师倪捷指出,电瓶爆炸的最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温度、氧气产生,以及电瓶内含有燃料。只要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电瓶即有可能爆炸,而并非仅与是否充电有关。倪捷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电瓶带入室内,无论其是否充电。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安全问题的背后是电池产业的乱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电瓶车数量高达3.5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1辆。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表明,仅在2022年,就有1.8万起电瓶车火灾事件。

  在8月初,一场关于电瓶车锂电池安全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相关电池厂商强调,锂电池自燃问题的根源并不是锂电池本身,而是劣质、非正规的锂电池制造商。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的统计,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公司数为1496家,但与此同时,锂电池相关公司数超过4.4万家,其中不乏大量非法组装锂电池的小作坊。国家应急管理部已针对南京公交起火事件发布安全提示,鼓励购买正规合格的锂电池产品,避免将其存放在潮湿、高温等环境中,尽量避开易燃物品,同时在发生锂电池火灾时,建议使用水或水基灭火器进行扑灭,因为干粉灭火器难以有效控制锂电池的热失控。

  2019年,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禁止乘客携带物品目录(试行)〉的通知》(〔2019〕214号),禁止乘客携带进站乘车,禁止携带上车的易燃易爆品主要有:

  一、汽油、煤油、柴油、苯、乙醇(酒精)、丙酮、、油漆、稀料、松香油及含易燃溶剂的制品等易燃液体,及其专用容器;

  二、烟花爆竹、炸药、雷管、油漆、煤气罐、氧气瓶等易爆炸、杀伤性强的物品;

  《刑法》的第130条规定:非法携带、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对于是否在公交车上推行安检制度,存在一系列实际问题是需要考虑。有网友提出,尽管明文规定危险品禁止携带上车,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安检设施,任旧存在潜在的风险。机场和地铁的安检制度相对严格,然而在流动性更强的公交车上,如何确保全面检测仍然具有挑战性。

  业内专家这样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实现公交车安检是有可能的,但也面临一些难题。首先,安检设备需要适应公交车的尺寸,但市场需求尚不明确。其次,一旦公交车安装了这些设备,监管责任以及设备故障后的责任归属都将是难题。最后,不一样的危险品需要不同的检测设备,而公交车的特殊性质可能会引起全面检测难以实现。

  尽管公交车安检存在困难,相关产业也已开始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无论是不是推行,都需要权衡出行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总的来说,公交车起火事故引发了对锂电池自燃问题的深刻关注。在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明确安全意识,挑选出正规的电池产品,以及严格遵守使用上的要求,都将对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非消极作用。同时,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减少劣质锂电池的流通,也是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南充市第四批“春雷行动2022”典型案例发布 下一篇:纺丝化纤油剂介绍及国内外纺织化纤油剂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