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您的位置: 首页 > 焊锡原料 > 多元酸

福建水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1-14 17:59:37 |   作者: 多元酸


  2022年,是水泥行业面临极大经营压力和挑战的一年。面对水泥量价齐跌、成本高涨的双向挤压及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公司深入推动企业“三提三效”,落实“十四五”规划,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实现安全环保工作平稳运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克服市场低迷、燃煤价格高企的不利影响,增收节支、减亏增效。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增长”为目标,以“资源掌控”“节能降碳”“人效提升”“营销升级”为抓手,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全面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公司着力提质增效,持续推动节能降碳,细化降碳四年行动方案,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实现标煤耗、熟料综合能耗阶段性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水泥新品种,已取得核电水泥生产许可,稳步推进海工水泥生产取证工作,加速开发装修水泥、散免蒸压特种水泥等产品,为后续差异化竞争提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技改项目建设达预期。顺昌炼石技改项目,实现达产达标。安砂建福二期技改项目进入收尾及消缺整改工作,全年整改率达91.49%,加快推进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安砂一线日成功投料,已通过性能考核。永安建福4500T/D生产线日成功投料,窑日产量、标煤耗、熟料综合电耗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预期。报告期内,面对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公司持续推进煤炭联合采购,引入新渠道实现双渠道保供控价,实现采购成本下降。充分运用采购云系统广泛开展采购寻源,充分的发挥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氟石膏、脱硫石膏等多项大宗物资采购成本显著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行业自律引领,推动落实错峰生产,细化省外市场布局,稳定省内核心市场,实现省内市场占有率略有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相关业务创新发展。公司持续完善优化智能物流系统,实现全覆盖和再升级,并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国资系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推动实施顺昌炼石安环管理数字化项目,为后续实现设备远程诊断及故障排除奠定基础。公司所处行业为水泥行业。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震等特点,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港工程、国防建设等新兴行业和工程建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成熟普遍的使用的替代品。水泥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具有周期性特征;同时,因水泥产品具有质重、价低、用量大的特点,水泥企业一般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市场端附近建设水泥粉磨基地。水泥产品营销售卖半径取决于运输费用和当地水泥价格,一般公路运输不超过200公里,铁路运输不超过500公里,水路运输优势销售半径在600-1000公里。受水泥生产厂选址布局的局限性及产品营销售卖半径的影响,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行业因施工原因,亦受季节性天气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南方地区的春节及梅雨高温季节是需求淡季,第四季度是需求旺季。北方地区冬季是行业淡季,冬天采暖季基本为市场休眠期。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自2014年创下24.8亿吨历史峰值后,市场需求处于高位平台期并有下降趋势。2016年起,水泥行业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成为持续性特征,目前行业处于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阶段,大力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但产能过剩矛盾没有根本性改变。公司为福建省水泥行业传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注水泥主业发展,持续提升资产质量。2006年12月,公司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名单”中重点支持的60家企业之一。公司现拥有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万吨的能力。根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水泥熟料产能排行第23位,居福建省内第一位。报告期内,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减污降碳、绿色节能、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1.2022年2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00号),其中《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制指南》明确要求到2025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非常明显,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2.2022年7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88号),《通知》明确,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到2025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水泥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组织“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快速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3.2022年11月2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原〔2022〕149号),要求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率先达峰;“十四五”期间,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4.2022年11月29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2022年第29号),《目录》建材行业节能提效技术中,水泥生料助磨剂技术和节能型低氮燃烧器技术及节能型低碳燃烧器被列入其中。报告期内,公司按有关政策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政策、行业错峰生产规定,实施一系列节能降耗技改,细化降碳四年行动方案,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着手研究超低排放方案,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的落地,持续完善优化智能物流系统,推动实施顺昌炼石安环管理数字化项目,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企业主要从事水泥及熟料的生产及销售,目前具备年产熟料954.5万吨、水泥1240万吨的能力。公司生产基地布局在福建省的永安市、南平市、泉州市、福州市、宁德市等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建福”和“炼石”两个品牌的各等级硅酸盐水泥,通过公路、铁路运输将产品送往目标市场。公司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房地产开发、农村民用建筑等。采购模式:公司对生产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以招投标、询比价方式来进行集中采购,对福建省产量不足的原煤(无烟煤),还采取定点定矿采购的方式加以补充,对福建省没有的烟煤还通过与合作方联合采购方式来进行采购。生产模式:公司依据各区域市场需求,统一制定生产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生产基地,由各基地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销售模式:公司实行“统一销售、集中管理”,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销售网络。资金管理模式:公司对资金实行统一归集管理,各基地(单位)的日常经常性开支由其负责,大额资金开支由公司统一审批。公司是福建省传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是省内最大的水泥供应商,公司水泥“建福”、“炼石”牌均是福建省著名商标,市场的认同度和知名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行业自律引领,推动落实错峰生产,细化省外市场布局,稳定省内核心市场,实现省内市场占有率略有提升。公司始创于1958年,具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为福建省传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相比省内其它水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1.品牌优势:企业具有“建福”、“炼石”两个商标品牌,历史上一直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在其目标市场的认同度和知名度较高。2.自有铁路专用线优势:公司建福厂、永安建福、炼石厂等多个水泥生产基地都拥有铁路专用线,特定市场具有物流优势。3.品质优势:公司坚持质量领先的品牌战略,以“客户满意是我们质量的标准”为第一核心价值观。公司依照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和ISO10012等国际标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企业主导产品“建福牌”、“炼石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国家首批免检产品。公司的产品先后运用于水口水电站、长乐国际机场、厦门机场、青州大桥、厦门大桥、安砂水电站、五里亭立交桥、福州地铁、福厦高铁、高速公路等众多标志性建筑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报告期,受需求下滑、量价齐跌、成本高企的影响,公司生产熟料738.46万吨、水泥890.81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4.41%和17.69%;销售水泥(含商品熟料)909.37万吨,同比减少15.6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9,053.88万元,同比减少28.37%;实现总利润-37304.77万元、同比减少17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63.65万元,同比减少178.26%。扣非后净利润-26531.50万元,同比减少189.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707.74万元,同比减少144.85%。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央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水平发展合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数据来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产能过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未来,我国水泥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行业展望如下:房地产一直是拉动水泥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房屋施工面积下降7.2%,影响未来投资的二个重要指标即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分别下降39.4%和53.4%,房地产投资的领先指标即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都处于深降通道,领先指标未企稳,未来房地产的下行仍将延续。鉴于房地产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及对民生的影响,2022年底,国家多部门出台利好房地产政策,如针对房企融资的“金融十六条”、“三箭齐发”等,稳定房地产预期强烈,但政策多是针对“保交楼、保交付”,即保证存量和优质项目竣工,这或对2023年房地产投资提供支撑。从长远来看,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对房产的购买需求,购买需求主要根据城镇化及人口的增长水平。2022年末,我国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同比提高0.50个百分点,提高速度持续下降,2022年末全国人口同比减少85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加上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产投资对水泥的需求预期应是短期(2023年)趋稳,长期减弱。(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基建仍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且更具有持续性,但对水泥需求拉动的边际效用将减弱。从短期看,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增大的情况下,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有较大回暖,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地位会促进增强,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拉动全年水泥的需求持平或略有下降;从长远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基建(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正在蓬勃兴起,而代表水泥需求的老基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为代表)则会逐步减弱,如2022年,我国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的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1.8%、3.7%,均远低于基建整体9.4%的增速。因此,长久来看,基建拉动水泥需求将呈下降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以来,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环保低碳“持续加码”,“错峰生产常态化”、“碳达峰”、“限电”等因素曾对阶段性压缩供给产生效应,水泥行业也确实因此受益。2022年水泥需求快速下滑,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在当前需求预期较弱情况下,原有“去产量”的手段已经难以扭转当前的供需矛盾,加大去产能力度和提高集中度水平以确保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在我国双碳目标下,能源价格尤其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或成常态。煤炭成本占水泥成本的比重超过50%,煤、电价格的上涨会增加水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同时,能耗、碳减排、安全、环保、矿山整治等合规要求逐步的提升,使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导致企业成本持续增加,将对水泥行业效益稳增长提出挑战。在“能耗双控”、“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成为水泥企业的第二道准入门槛。有实力的水泥企业将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拓展、布局产业链延伸项目,推进行业协同处置利用固态废料,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的提高能效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进而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我国水泥行业公司数庞大,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面对需求长期下行趋势和成本高企难下的局面,市场化并购重组或将显著加快,通过并购重组快速实现区域市场整合和产业集中度提升,降低市场无序竞争,赋能市场信心,促进行业价值提升和市场主体共赢。从公司所处的区域福建市场来看,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金额比上年增加,其中:交通运输业项目117个,较2022年的91个增加不少,对2023年的水泥需求提供较好支撑。从供给来看,福建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于2023年1月10日发布《关于做好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的意见征集》,要求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天,将压缩部分供给,改善供求关系。2023年,公司将持续围绕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推进并实现安砂二期项目达产达标考核验收工作,发挥区域引领作用,落实错峰生产,赋能行业自律和市场信心,维护市场秩序,巩固省内市场占有率,大力拓展省外市场。公司立足于福建本省,紧抓海西发展的策略机遇,持续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谋发展、提质量、抓创新,通过对标提升、主动变革、数字赋能、成就人才、实现头部企业目标,全面构建公司高水平发展超越新局面。本报告期,受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地下跌影响,省内外水泥需求低迷,公司在福建本省市场占有率虽略有提升,总体省内外市场销量同比均有所减少,未达预期。本报告期,受需求下滑影响,公司水泥销售量、价齐跌,叠加煤炭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影响,全年营业总收入完成预算的61.98%,实际成本费用达预算的83.45%。2023年,公司工作思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持续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以“资源掌控”“节能降碳”“人效提升”“营销升级”为四项重点工作,强化降本增效,锐意创新驱动,培育组织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绿色低碳安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1.安全环保。严格按照属地规定要求,全面实现达标排放;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持续关注环保技术前沿动态,做好技术储备,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2.对标挖潜。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与行业先进企业组织常态化的对标交流活动,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对标提升夯实管理基础;重点指标动态跟踪、督导,认真总结各基地最佳改善案例,推动经营指标全面改善;3.创新应用。持续挖掘可替代新材料、新技术,实现年度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应用≥3项;有序推进水泥矿化料、萤石矿化剂、生料助磨剂、节煤剂使用,同时加快替代新材料试用、效果评价及推广。4.采购提效。优化物资保障供应机制,广泛开展辅材、备品配件采购价格对标工作,持续挖掘降本空间。充分运用公司采购云系统广泛开展采购寻源,提高采购效率,巩固框架采购成果;考核挂钩强化新供应商引入,逐步加强智慧化采购能力。1.促错峰,控市场。引领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落实错峰生产,改善供需关系,提升省内市场占有率,充分的发挥火车运输优势择机进入华东市场。2.管客户,优渠道。多维度分析客户的真实需求,深度优化袋散客户群体,持续巩固渠道建设成果,提升核心市场占有率。3.降成本,扩半径。开展全系统成本分析,持续全面对标找差距,扎实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助力业务拓展。1.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完成2023年研发项目的立项工作。建立完善的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夯实研发过程,加强研发项目风险管控。2.数字化转型。以“稳健、优化,提升价值”为核心,深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安全环保数字化项目的场景驱动化和持续识别关键业务场景作为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并推进实施,实现数字转型驱动、智能创造价值。3.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积极协调落实智能化熟料水泥、分布式光伏发电、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推进和建成。二是全面系统实施各项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实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目标。二是持续推进节能降碳,保障2023年底实现四台窑标煤耗达行业标杆水平。三是持续推进人效提升,本着“内部平衡盘活、外部人才引进”的原则,持续推进人才招聘、人才选拔、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四是营销升级,通过产品升级,以差异化提升销量,通过服务升级,提高经销商团队的凝聚力和重点用户的忠诚度,通过渠道升级,提高销售价值,通过管理升级,实现与经销商的共赢,通过物流升级,实现物流的费用降低和效率提升。以上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对此应保持充足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需求预期减弱及产能严重超过标准导致的经营目标不能够实现的风险受房地产市场继续探底、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水泥需求出现快速收缩,市场量价齐跌,行业整体效益大幅度地下跌。从中期看,我国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结构一直在优化,水泥需求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将是常态,在水泥产能严重超过标准的局面未得到明显改观的情况下,行业自律将经受更大考验,供需矛盾将加剧市场之间的竞争,水泥价格持续承压,带来经营目标不能够实现的风险。低碳环保合规运行的风险水泥属于双高行业,是环保合规排放及能耗双控着重关注的行业。在国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及“双碳”目标、“能耗双控”大环境下,假如慢慢的出现环保事件,将会给公司声誉和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高于行业基准水平,将被认定为低效产能,面临淘汰风险。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走高的风险水泥属于高能耗产品,能源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超过50%。煤炭属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当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公司制作成本高企。在持续强化低碳环保合规运行的环境下,企业要不断加大投入,满足矿山整治、节能减排、降碳要求,将增加生产运行成本。在水泥需求大幅趋弱、价格承压的局面下,若无法顺利向下游传递由此增加的成本,将对公司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神经酰胺巨头”赢创发布Q2成绩单两大业务板块强劲增长 下一篇:纺丝化纤油剂介绍及国内外纺织化纤油剂发展现状